笔趣阁 > 抢救大明朝 > 第790章 最大的金手指

第790章 最大的金手指

笔趣阁 www.biquge5.la,最快更新抢救大明朝 !

    燧发枪在中国称为自生火铳,早在崇祯八年刊印的《军器图说》中就已经出现了。而在朱慈烺执掌大权的时候,广东的佛山和福建的安平,已经能够少量生产自生火铳和转轮打火铳了。

    不过大明自产的自生火铳和转轮打火铳并不是一种成熟的装备——燧发枪是16世纪末由法国工匠马汉发明的,而到了30年战争结束的时候,燧发枪的时代才刚刚来到。

    也就是说,从发明到完善再到普及,几乎用了半个世纪!

    而朱慈烺没有半个世纪的耐心,也不知道怎么设计和制造一款真正好用的燧发枪,所以他决定走购买和仿造的路线。

    因为李少游从欧洲带来的样品和工匠,仿造燧发枪的进展非常顺利。现在皇家商会的南京枪厂,上海的沈钢,福建安平的郑铁和佛山两家铁坊,都已经拿出了质量可靠的样品。

    不过朱皇帝并没有马上将大笔的订单交给它们,而是发布了一个“设计订单”——他想要的是一款质量过硬、威力强大、便于生产和使用的制式燧发枪!

    他这么做,一方面是为了给这些工厂一点时间,让他们训练更多的技术工人,采购更多的设备。

    一方面也是为了培养这些工厂的设计能力——只有真正能够设计一款制式燧发枪,才算真的“抄”会了。

    抄技术在这个年头并不丢人,其实朱慈烺的“金手指”欧洲人也在抄!

    比如孔代亲王就抄了套筒刺刀和定装纸壳弹药的点子,也没一点要付专利费的意思!

    这种都是“看一眼就会”的技术,朱皇帝也没法保密啊!

    另外,“曲阜出土”的《子论格物篇》已经让汤若望带去欧洲了!估计已经有不少欧洲的哲学家在研究呢——大明的读书人要拿这个考官,都人手一本了,也不可能防扩散了!

    而朱慈烺刚刚编写完毕的《高等算学》,要不了多久也会流到西方去。

    这个《子论格物篇》和《高等算学》里面可都是有好东西的!朱慈烺掌握的哲学和数学知识,在许多方面超过了17世纪的欧洲学界——朱慈烺并不知道这个时代欧洲人自然哲学发展到什么程度?所以他拿出来的东西,有不少是可以给西方学界拿去研究的。

    科学技术这个东西,其实是不分国界的,有国界的是科学家!即便是科学有国界,吃亏的也不是抄人家的一方,而是被人抄的一方啊!

    明朝的闭关锁国所造成的最大的不良影响,就是影响了东西方的技术交流。

    而朱慈烺上台后,则一直在努力推动这种交流——当然是学习人家的技术为主了,在技术交流的问题上,好为人师是要不得的。

    所以朱慈烺是不会推动科学技术外流的,他只好加速学习和引进的过程。

    而在他的推动下,大明的科学技术已经开始呈现出突飞猛进的状态,已经到了开始出成果的时候了。

    就在北清忙着内战的时候,大明的第一次“太学高考”已经完成了——这其实是一场挑出聪明人的考试。得在没有老师、也没有什么参考书的情况下自学成才,还得对《子论格物篇》中某些简化和浓缩的哲理进行展开和深入的分析。

    为了让这场考试看上去更像科举,朱皇帝也采取了“会试”和“殿试”两步走的考试方式。

    会试考“经”、“算”和“论”。“经”就默写《子论格物篇》。“算”就是做数学题——朱慈烺亲自出题考核,他当年可是数学学霸,现在还记得不少刁难人的题目呢!而“论”则是最难的,得写出自己对一条“论格物言”的分析和理解。

    这种高考,可以说是最公平,也可以说是最不公平的。最公平的方面就是在拼智商!

    《子论格物篇》谁背不出来?这都记不住还考什么太学?至于算术考试和论文,那就是在拼硬智商了。

    可智商不够硬的,再怎么努力,连会试的考场都进不去!

    因为在会试之前还有个初试,是由各个州府自办的。初试没有论文,但是得靠数学!也是朱皇帝出的题......考完以后,考场外面那是哭成了一片啊!

    脑子笨一点的,或者上了年纪脑子不灵活的,或是太偏文科的,全都被难哭了!

    科举居然难成这样,看来大家伙是终身无望太学了......

    没有被难哭的,则到南京来考会试,会试当然也是难的——以至于到后来,明朝的读书人都把南京称为“难京”,太难了!

    会试取士的名额是400人,还要根据成绩好坏分为一甲、二甲、三甲、四甲。

    其中前五十名可以参加殿试,也就是由朱慈烺其中主持论文答辩。从中选出一甲大学士和二甲博士......不用说,这些都是智商高于150的天才了!

    而在这些天才当中,朱皇帝最后选出了七个大学士级的天才!

    状元是来自安庆府的方以智,这位复社四公子中最聪明的一位,以41岁的高龄取得了论文满分的好成绩——他的论文是《论子论格物篇》,对《子论格物篇》进行了分门别类的整理,将之归纳为“论证”、“辩证”、“问道”、“自然”等几个门类。

    榜眼则是来自江南的朱用纯,他对《子论格物篇》关于“天”的内容进行了深入的分析,提出了“观天”和“论天”两种研究方法。

    探花名叫梅文鼎,非常年轻,只有19岁,来自江南省的宁国府,论文一般,但是算学上的造诣极高,是唯一一个算学满分的天才。

    此外,一甲还有另外四人,分别是浙江的何天然,来自江北的刘昊,来自湖广的吴翔,来自广东的孙雨城。

    现在这七个天才大学士,就坐在紫禁城西洋楼的花园里,陪着朱皇帝吃月饼,看月亮呢。

    月饼是酥皮月饼,有猪肉馅、羊肉馅、牛肉馅、火腿馅和五仁馅的,都是新鲜出炉的“热月饼”,味道非常不错。

    不过大家伙的注意力并不在月饼上,而是在月亮上!

    今天的月亮和以往的月亮看起来是不一样的,特别是大,特别的清晰——因为朱皇帝将几架开普勒望远镜摆在了西洋楼的后后花园内。

    看到“七学士”都有点入了迷,一个人吃了会儿月饼的朱皇帝,终于嗯咳了一声,打断了七人的天文观察。

    七位大学士知道朱皇帝有话要说了,都回过头瞧着他。

    朱慈烺冲着大家招招手,“坐,都坐吧!”

    看到几个人都在各自的椅子上坐踏实了,朱皇帝接着又道:“诸位都是我大明第一等的才子,都是该做学问的!现在内有《子论格物篇》出世,外有西学东渐,正是治学之士大有可为的时候。不过历朝以来,学而优则仕也已经成了惯例,朕也不大算更易,所以就封你们七位当了大学士......不过这大学士不是阁臣了,而是真正做学问的官,但是官品和俸禄都和阁臣一样!

    太学也将以七位为尊......状元公整理《子论格物篇》的办法很好,你们回头再商量一下,看看能否将之分为七科,你们各主一科,再从二甲进士当中挑选七科博士,作为你们治学的助手。”